全站搜索

自动化智造 成功之路

Intelligent leadership in industrial upgrading

油田压裂返排液水处理标准

技术前沿 890

一、‌处理后的去向与标准要求‌
‌回注地层/油井‌
‌双十标准‌:悬浮物≤10mg/L、粒径中值≤2μm,满足油田回注要求‌;
‌双二十/双三十标准‌:部分油田根据地质条件放宽至悬浮物≤20mg/L或30mg/L,粒径中值≤2μm或3μm‌3。
‌达标排放‌
‌一级A排放标准‌:COD≤50mg/L、石油类≤3mg/L、悬浮物≤10mg/L,适用于地表直排或进入市政管网‌;
‌间接排放标准‌:部分区域允许COD≤100mg/L、石油类≤5mg/L,需结合地方环保要求‌。
‌回用配制压裂液‌
水质需满足浊度≤5NTU、pH 6-8、悬浮物≤30mg/L,且不含对压裂液性能有害的离子(如钙镁离子)‌。

二、‌核心水质指标控制‌
污染物类型 限值要求 应用场景 来源
‌悬浮物(SS)‌ ≤10mg/L(回注)、≤10mg/L(一级A排放) 回注/排放 ‌
‌石油类‌ ≤3mg/L(一级A排放)、≤5mg/L(间接排放) 排放 ‌
‌COD‌ ≤50mg/L(一级A排放)、≤100mg/L(间接排放) 排放 ‌
‌pH值‌ 6-9(回注及排放通用) 通用 ‌
‌细菌总数‌ ≤100个/mL(回注水防堵塞要求) 回注 ‌

三、‌地方及行业标准差异‌
‌内蒙古DB15/T 3143—2023‌
要求压裂返排液集中处理厂需配置预处理、深度处理及蒸发结晶单元,产水回注需满足悬浮物≤10mg/L、石油类≤5mg/L‌1。
‌陕西DB61/T 1583—2022‌
强调运输环节密闭性,处理工艺需包含氧化破胶、气浮分离和多级过滤,产水回用需COD≤80mg/L‌2。
‌国家标准(参考)‌
执行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35578-2017),对COD、石油类、悬浮物等指标提出统一限值‌。

四、‌工艺匹配与达标关键点‌
‌预处理阶段‌
需通过重力沉降或离心分离去除大颗粒悬浮物,确保后续工艺负荷降低至设计值‌。
‌深度处理阶段‌
‌化学氧化‌: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或电絮凝技术降解COD至50mg/L以下‌;
‌膜分离‌:特种反渗透膜(如MFT-MORE工艺)实现高盐废水脱盐率>95%,满足回用要求‌。
‌末端保障‌
蒸发结晶技术用于高盐废液资源化,产水盐分≤500mg/L,符合回注或排放标准‌。

五、‌监测与合规性要求‌
处理过程中需实时监测pH、COD、悬浮物等指标,并定期检测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‌;
处理设施需配套自动化控制系统,确保水质稳定达标‌。

(注:实际执行需结合油田所在地环保法规及具体水质特征调整工艺参数‌。

上一篇: 下一篇:

相关推荐

  • 油田压裂返排液直排处理技术规范

    118

    一、直排水质标准 ‌核心控制指标‌ 悬浮物(SS)≤30mg/L,含油量≤10mg/L,pH值6.0-9.0,总铁≤2mg/L,总溶解性固体(TDS)≤5000mg/L,且需满足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8978-1996)‌。 ‌污染物限值‌:砷≤0.5mg/L,钡≤10mg/L,汞≤0.05mg/L,放射性物质(铀、...

    查看全文
  • 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及应用

    50

    一、主要处理技术分类‌物理处理技术‌‌沉降工艺‌:通过自然沉降或混凝沉降去除悬浮物和油类,适用于高渗透油层‌。‌过滤工艺‌:采用单层/双层滤料、核桃壳或纤维束过滤,针对低渗透油层需结合二级或三级深度过滤‌。‌气浮技术‌:包括溶气气浮、回流式气浮等,用于去除...

    查看全文
  • 陶瓷膜技术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如何

    57

    陶瓷膜技术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因其独特的性能优势,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解决方案,具体应用及特点如下: 一、核心应用场景‌油水高效分离‌陶瓷膜通过均匀可控的孔径(微滤至超滤级别),可有效截留油田污水中的乳化油、分散油及微小油滴,尤其适用于高含油废水...

    查看全文
展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