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动化智造 成功之路
Intelligent leadership in industrial upgrading
全站搜索
Intelligent leadership in industrial upgrading
油基岩屑的含油率是衡量其环保处理效果的核心指标,需通过热解析、离心分离等工艺严格控制。以下是其控制范围、技术依据及实际应用的综合说明:
一、国家标准与行业要求
国内标准
《GB 31571-2015》:要求油基岩屑处理后含油率≤3%(适用于直接填埋或资源化利用)。
《SY/T 7301-2016》:钻井废弃物排放含油率需≤5%(针对陆上油气田)。
国际参考
美国EPA标准:油基岩屑含油率≤6.9%(基于毒性浸出测试限值)。
北海区域标准:海上作业要求含油率≤1%(需热解吸或焚烧处理)。
二、实际控制范围与技术手段
常规工艺控制范围
离心甩干机处理:含油率可降至5%-8%(适用于普通油基泥浆)。
热解析处理:含油率≤1%(高温热解后岩屑可资源化制砖或铺路)。
关键设备与技术参数
甩干机转速:1,500-2,200r/min,通过离心力分离固液两相。
热解温度:300-500℃,确保烃类物质充分挥发。
三、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
含油率超标原因
泥浆黏度:高黏度油基泥浆需增加离心时间或调整转速。
岩屑粒径:大颗粒岩屑(>5mm)易残留油膜,需预破碎处理。
经济性与环保平衡
低成本方案:离心甩干(含油率5%-8%)+固化填埋,处理成本约200-300元/吨。
高标准方案:热解析(含油率≤1%)+资源化利用,成本约800-1,200元/吨。
四、典型应用案例
长庆油田项目
采用“甩干机+热解析”组合工艺,油基岩屑含油率从15%降至0.8%,处理后固相用于制砖,年减排量超5万吨。
海上平台案例
北海某平台使用热解析设备,含油率稳定≤1%,满足欧盟填埋指令(Landfill Directive)要求。
总结
油基岩屑含油率的控制范围需结合环保法规(国内≤3%,国际≤1%-6.9%)与处理工艺(离心甩干5%-8%、热解析≤1%)综合确定。实际应用中,陆上作业多采用经济型离心甩干(5%-8%),海上及敏感区域需热解析(≤1%)以满足严苛标准。
压裂返排液的处理标准根据最终去向可分为以下三类:回注地层标准需满足油田回注的“双十标准”(悬浮物≤10 mg/L、粒径中值≤1 μm)或“双二十标准”(悬浮物≤20 mg/L、粒径中值≤2 μm)。循环利用标准处理后水质需达到压裂液配制要求,如pH值、悬浮物、含油量等指标...
查看全文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可实现高效回用,其技术路径和应用效果如下: 综上,通过离子去除、氧化破胶、深度处理及专用药剂配合,压裂返排液可稳定回用于压裂液复配或地层回注,兼具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。 ,
查看全文人们对啤酒、葡萄酒、果汁、蔬菜汁、咖啡、茶、牛奶等饮料的高质量和多样性提出更高要求从未停止过。固体/液体分离是饮料制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,来自国朗的分离机可满足于上述行业,这是因为在加工过程中,个性化的工艺控制可实现加工效率的最大化。 葡萄酒...
查看全文油田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综述 一、预处理阶段油田废水成分复杂,需通过预处理去除大颗粒污染物和浮油。主要工艺包括:隔油池:通过重力分离去除悬浮油和漂浮油气浮法:利用微气泡黏附细小油滴并上浮分离,提升除油效率。 二、主处理阶段主处理以降解有...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