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站搜索

自动化智造 成功之路

Intelligent leadership in industrial upgrading

压裂返排液处理排放标准及技术规范

技术前沿 300

一、核心排放指标

  1. 物理化学指标
    • 悬浮物(SS)‌:直排标准要求≤30 mg/L,回用或间接排放可放宽至≤50 mg/L‌。
    • 含油量‌:一般需≤10 mg/L,部分区域允许≤5 mg/L(间接排放)‌。
    • 总溶解性固体(TDS)‌:排放限值通常≤5000 mg/L,特殊区域(如缺水地区)可能要求≤300-350 mg/L‌。
    • 化学需氧量(COD)‌:一级A直排标准为≤50 mg/L,间接排放可放宽至≤100 mg/L‌。
    • pH值‌:需控制在6.0–9.0范围内‌。
  2. 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
    • 砷≤0.5 mg/L、钡≤10 mg/L、汞≤0.05 mg/L‌。
    • 放射性物质(铀、钍、镭等)需符合《放射性污染防治法》要求‌。
  3. 生物毒性控制
    • 硫酸盐还原菌(SRB)≤100 个/mL‌。

二、达标处理技术路径

  1. 预处理阶段
    • 粗过滤/旋流分离‌:去除>100 μm的固体杂质(如支撑剂、岩屑)‌。
    • 均质调节‌:通过调蓄池平衡水质水量(停留时间≥24小时)‌。
  2. 核心处理单元
    • 氧化破胶‌:采用臭氧催化氧化(COD去除率≥60%)或芬顿技术降解大分子有机物(如瓜胶、聚丙烯酰胺)‌。
    • 高效气浮‌:利用CDFU旋流溶气气浮装置去除乳化油及微细悬浮物(油类去除率>90%)‌。
    • 多介质过滤‌:组合石英砂、活性炭及精密过滤器(精度≤10 μm)确保悬浮物达标‌。
  3. 末端深度处理
    • 化学沉淀‌:投加石灰或聚合硫酸铁去除重金属离子‌78。
    • 反渗透(RO)‌:针对高TDS(如数万mg/L)采用RO脱盐,但需复杂预处理(如COD、SS去除)‌。

三、区域性政策差异

  1. 严格地区(如贵州、四川)‌:要求TDS≤300-350 mg/L,需结合RO技术实现近“纯水”标准‌。
  2. 回注标准‌:部分油田采用“双十标准”(悬浮物≤10 mg/L、粒径中值≤2 μm)‌。

四、环保与工程规范

  1. 排放监测
    • 每日监测COD、SS、含油量等常规指标,月检测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‌。
  2. 设备要求
    • 核心设备需耐腐蚀(如316L不锈钢或FRP材质),处理能力≥50 m³/h‌。
  3. 浓缩液处置
    • 污泥脱水后含水率≤80%,按危险废物(HW08)规范处置‌。

五、标准依据

  • 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8978-1996)及地方受纳水体功能区划要求‌。
  • 油田回注标准参考《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》(SY/T 5329)‌。

通过上述技术组合及标准适配,压裂返排液可实现达标排放或回用,同时满足环保与经济性平衡‌。

上一篇: 下一篇:

相关推荐

  • 如何提高油田泥浆处理效率呢?

    55

    一、优化设备选型与组合‌分类型匹配设备‌‌水基泥浆‌:采用“振动筛+压滤机+离心机+加药”组合工艺,强化固液分离效果,液相回用率提升至90%以上‌。‌油基泥浆‌:优先使用甩干机与高速变频离心机组合,实现油相高效回收,处理后固相含油率可控制在5%-8%‌。‌关键设备升级...

    查看全文
  • 油田压裂返排废液处理系统全面解决方案

    47

    一、处理工艺架构‌预处理阶段‌‌调质均质‌:通过缓冲池对返排液进行均质化处理,调节pH值并稳定水质‌。‌物理分离‌:采用重力沉降、离心分离或膜技术(如微滤、反渗透)去除悬浮物、油脂及大颗粒杂质‌。‌核心处理阶段‌‌化学氧化与絮凝‌:投加氧化剂(如臭氧、芬顿试剂...

    查看全文
  • 有哪些专用处理剂用于返排液回用?

    19

    返排液回用专用处理剂及作用 一、复配压裂液处理剂‌FR-T1、FR-T2、FR-T3复合处理剂‌‌功能‌:去除返排液中影响胍胶压裂液复配的化学组分(如残留交联剂、稳定剂等),处理后水质满足胍胶压裂液配制要求,胶联性能与清水相当‌。‌应用案例‌:长庆油田某井段处理600方...

    查看全文
展开更多